石化業之職業安全衛生教育

views/visitor

116876
Total views : 144122

2017年石化業之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課程建置研究

作者  周瑞淑、謝祖州、許世希、鄭乃云

作者 周瑞淑、謝祖州、許世希、鄭乃云

 目錄

壹、前言

  石化業具有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產品多樣化、用途廣、上中下游高關聯性、高集中度、高群聚等特性,為台灣重要之支持型基礎工業,亦為民生產業不可或缺之上游產業,且石化產業一向扮演我國經濟發展安靜的支柱,提供關鍵材料支援紡織產業、汽車工業、面板產業、建築材料等我國強項產業之發展茁壯,數十年來台灣石化業產值已達到2兆的產業規模,在國際市場具有相當競爭力。

  且石化產業所造成的危害性,可能同時包括公共危險、環境污染、職業災害和產業的損失等。因此,各國為了避免危害的發生,紛紛擬定各種因應策略,例如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署OSHA發布製程安全管理規則PSM(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要求石化業者實施自主性製程安全評估,英國發布重大事故危害管理原則The Control of Major Accident Hazards Regulations;我國則有職業安全衛生法、石油管理法及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等多項法規於以規範。雖然各國已公布諸多相關法令,仍不時有重大工安事件發生,如:103年7月31日高雄丙烯管線氣爆事件造成了接近400人的傷亡,至今仍是高雄人揮之不去的夢魘。

  經濟部工業局(2015)指出由於石化業的四項不足導致工安事件的發生,包括巡檢人力不足、檢點人力不足、維修人力不足和現場監工人力不足,事件發生連帶的也造成下游產業的產能受損。因此如何維持石化產業的作業安全是目前關注的重點之一,現在處於工業4.0時代,實可分別從人員素質和設備功能加以提升。

  本研究主要係透過有效資源的運用,將石化業職能基礎課程中有關石化原料工業製程介紹、輕裂工廠規劃建廠及試爐實務、程序控制概說與電腦模擬、石化廠操作實務解說及石化廠管理實務概說等五個單元課程,透過專家會議方式,完成該課程之相關實習操作所需之訓練設備或設施規劃,培育職業安全衛生及聯網跨域人員,提供石化及其關聯產業之需要,提高產業安全職場與提升促進就業。

  McClelland及Boyatzis對於組織領導的共同研究中,定義所謂的職能(competence)是與有效能或優秀工作績效有關的個體特徵,包括個體已知或尚未自我覺察的動機、特質、自我意像或社會角色、技術和行為等。我國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則將職能基準(Competence Standards)定義為特定職業(專業)工作,所需符合(具備)的一組能力,且其職能應具備產業共通性。

  職能評估與發展方法,可分成訪談類、調查類、集會類和其它等四類,如圖 1。

圖 1 職能評估方法

貳、目的

  本研究即在透過物聯網技術,建置提供新的教育訓練工具,以提高石化業從業人員職業安全的知識與技能,透過跨領域異質性高的與會專家,討論跨域課程規劃,提升產業自主安全管理能力,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完成該課程之相關實習操作所需之訓練設備或設施規劃,訂定完善之在職教育模式,培育職業安全衛生及聯網跨域人員,滿足石化及其關聯產業之需要,確保產業職業安全。

其工作項目該要分為四大項:

  1. 參考國內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人員職能基準、物聯網工程師職能基準進行課程分析與整理,提出石化業職業安全衛生領域人才應具備之初步職能指標與模型。
  2. 透過石化業專家、職業安全衛生專家、物聯網專家及相關利益關係人召開會議共同討論,設計教學/訓練目標、教學內容/大綱,發展教學方法、教材與教學資源,實施課程辦理、評估學習成果,作為日後課程改善的依據。
  3. 針對所規劃之課程試辦教育訓練6小時,課程有程序控制概說與電腦模擬、石化廠操作實務解說、石化廠管理實務概說等三門,並完成培育23人。
  4. 職能課程驗證分析與成效評估:建立本計畫課程之考核與成效評估制度之具體作法,並訂定考核通過之標準,依據該標準進行人員之受訓成效評估。

參、研究流程

  為建置本研究之石化業職業安全衛生人員跨域職能課程,本研究依據文獻分析結果,發展職能內涵,再採用ADDIE訓練課程設計模式,完成五項訓練課程設計,如下。

  1. A 分析:引用職能、繪製課程地圖。
  2. D 設計:設立教學/訓練目標、規劃課程內容。
  3. D 發展:選擇教學方法、發展教材和教學資源。
  4. I 實施:課程辦理。
  5. E 評估:執行學習成果評量、蒐集學習成果證據、監控評估。
表 1 職能課程發展步驟

一、分析

  本研究以引用職能範疇表為基礎,考量其屬性、相關度與難易度,組成課程單元,如表 2至表 4所表示之職能內涵重組。

表 2 難易度設定
表 3 職能內涵整理
表 4 行為指標與職能內涵重組

二、設計

  教學/訓練目標可以做為分析教材內容及設計學習者行為的依據,透過描述具體的行為表現,據之教師能夠評量教學效果,也可以使學生了解他們預期達到的學習成果,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教師評鑑與修正教學過程及教學目的。依據課程所涵蓋的職能內涵(KSA),各門課程所對應職能之行為指標,以及課程地圖的學習進程,設定教學/訓練目標。

  教學/訓練目標之寫法運用「ABCD」原則撰寫,以達到結構化一致的目標。說明如下:

  • Audience(學習者):以學習者角度為出發點設計目標。
  • Behavior(行為/能力):陳述最後行為,學習者將會學到的行為或技能。
  • Condition(情境/條件):學習者執行上述行為的情境,知識、技能或態度的學習。
  • Degree(評估/衡量標準):學習者學習完畢時,對上述知能的精熟程度,即評量標準。
表 5 訓練課程及目標設定

  課程內容規劃,不僅要符合教學/訓練目標,也應具有邏輯性的課程安排,才能提供學習者清楚的學習方向。於是,談及課程內容的呈現,就需要瞭解如何將課程要素妥善加以設計,以增進學習效果的累進學習之功能。

三、發展

1. 規劃教學方法

  有效的學習應依據對象、內容、目標等,規劃多元的教學方法,而同一課程有時也會採2種以上教學方法。本研究之課程教學方法規劃表如表8,各授課講師以講述方式搭配照片或影片教學;石化廠操作實務解說採講述與個案教學方式進行,講師會提供個案並讓學員分組討論,使學員從中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石化廠管理實務概說則以講述及角色扮演的教學法,應用角色扮演技巧,藉由情境扮演之討論方式,加深學員印象。

2. 規劃教材與教學資源

  教材與教學資源,一般來說是指在教學上幫助學習者學習的各種教學資料,輔助教學活動進行的各種視聽教具,以及可以供教學運用的相關資源。而本計畫著重於教材/教具的設計及師資、協助人員之資格等考量,教材與教學資源規劃如表 6。

表 6 教學方法規劃表

3. 規劃教學成果評量

  成果評量的方式與教學/訓練目標、主要對象、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都有關聯。要有具體的學習成效,這些環節都必須考量。成果評量主要目的為觀察學習者的學習是否有達到教學/訓練目標,如此藉由觀察與評量學生的具體行為,將學習成果具體化、可評量化,明確地指出學習必須具備的知識與技能,不僅可說明學習者預期行為,並可減少對學習者表現預期能力的歧義。本計畫之學習成果評量規劃如表 7。

表 7 學習評量規劃表

四、實施

  本研究主要規劃五門課程,選擇三門在教學方法及評量方式皆有所區別之課程進行辦理,有基礎課程「程序控制概說與電腦模擬」及兩門進階課程「石化廠操作實務解說」與「石化廠管理實務概說」進行授課,實施日期為106年10月20日,評估課程設計是否符合教學訓練目標。茲將課程辦理前、中及後之實施歷程與成果概述如下:

1. 課程辦理前

  • 活動前一個月由課程協助人員完成招生簡章設計,內容包含辦理時間、地點、師資、招訓對象及資格條件等資訊,並以電子郵件與函文檢附課程簡章方式進行公開招生作業。
  • 活動前一週由課程協助人員進行學員報名資料確認、學員名冊製作、場地確認、教材送印與寄發上課通知給學員及講師。
  • 活動前一天將教材送達訓練場地、製作學員座位牌、簽到表、滿意度調查表及相關表單與場地設備確認。

2. 課程辦理中

  活動當日,課程協助人員於課程開始前先進行環境整潔之巡視與清理,電腦、投影機、麥克風及網路等設備檢查,張貼課程指引海報、擺放學員座位牌與點心、茶包。提供學員受評者評量說明、進行開場引言,並監控課程進行之狀況,填寫課程活動紀錄與拍攝活動照片備檔存查。

3. 課程辦理後

  由課程協助人員於課程結束時,發放學員滿意度問卷及進行總結性評量,將場地設備回復原狀,並將活動成果進行彙整與建檔。由於此階段,品質管控的重點不單純在辦理課程的行政流程與紀錄,而是課程是否按原規劃實施,因此,留存相關課程辦理檔案作為佐證資料極為重要。

五、評估

  成果評量主要目的在看學習者的學習是否達到教學/訓練目標,要有具體的學習成效,教學方法與成果評量方式即有很大的關聯,藉由教學策略的實施,可以觀察與評量學生的具體行為及學習表現。並依結果設計評量工具,辦理課程評量,採用評量方式因課程內容不同有紙筆測驗、實作示範、課堂討論及報告與角色扮演等四種,每單元課程評量及格標準為60分,以檢視評量過程與結果是否符合對應職能應有的表現。

  本課程於106年10月20日授課,安排3位資深專家授課,每堂課程訓後成果評量及學員滿意度,四個面向分別為:針對課程內容滿意度、講師勝任程度、自我效益評估及行政安排,採用五點量表以平均值計算,最低分為1分最高分為5分,如圖 2訓練課程執行結果。有關學員回饋意見及改善計畫彙整如表 8。

圖 2 訓練課程執行結果
表 8 學員意見回饋表

肆、結果與討論

  由於本研究是要以職能分析與職能導向課程發展模式設計課程,多數專家、學者在對職能課程不理解狀態下所做決定常會偏離產業需求與討論主題,以第一次的專家會議產出結果為例,此結果要進行職能重組時,請石化業專家再次審視,即發生專家自我推翻會議產出的情況,因此,解決方式就必需經由內部會議多次討論取得共識,並於第二次會議時再次提出修正部份,請出席專家確認,尋求共識決議去推翻、修正,方能讓結果更符合產業之需要。

  本研究之課程名稱已於計畫初期即已有所規範,在課程設計及發展階段發現既定課程與物聯網應用連結時稍有困難,且事實上跨領域專家如物聯網資訊專家、職安衛專家及石化業專家對彼此的專業瞭解有限,倘要求每課程皆與物聯網連結,現行教育及教師能力皆需較多時間方能變革,因此,本計畫於課程發展時,則依委員意見決定於「程序控制概說與電腦模擬」課程中納入物聯網實務實例-行動化巡檢系統,讓本計畫得以符合規範要求,未來期能克服目前相關滯礙難行之處,進一步修正現行體制之規範,方能突破現狀,建置完善之在職教育模式,培育職業安全衛生及聯網跨域人員。

伍、未來研究方向

  為了讓智慧型的大數據分析能被職安人員所利用,所以有必要設計一套簡單易懂的課程讓職安人員學習如何利用Iot的知識來管理承商進廠活動,如何利用Iot 來診檢辨識工安的危害及如何有效的來進行事故的緊急應變。

陸、參考文獻

  • [1] 勞工健康保護規則
  • [2] 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規則
  • [3] 危害氣體洩漏早預警運用無線氣體感測技術,建構智慧安全職場-危害鑑別及風險評估技術簡報
  • [4] 事故調查應用研究,勞工研究所
  • [5] 事故調查專業人員訓練教材,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 [6] 承攬作業安全管理教育訓練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中區勞動檢查所
  • [7] 實驗室個人護具選擇及使用黃奕孝工業技術研究院工業安全衛生技術發展中心
  • [8] 勞工健康保護規則漢翔航空工業公司陳昭宏
  • [9] 緊急應變措施技術指引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98 年 1 月 21 日
  • [10] 職安法化學暴露危害管理—作業場所暴露評估與管理技術蔡朋枝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
  • [11] HSG 245職業傷害事故調查于樹偉,財團法人安全衛生技術中心
  • [12] 危害辨識及風險評估技術指引行政院勞工委員會98年1月21日臺灣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驗證標準—CNS 15506說明會102年4月23日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 [13] 勞資會議實施辦法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