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業災害預防管理

views/visitor

118294
Total views : 146351

石化業災害預防管理:石化工廠之4大危害因素及3大防災策略

作者  張德威

作者 張德威

中鋼碳素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目錄

壹、石化業災害預防之重要性

  我國石化產業自民國50年起,在政府推展、民間需求及經濟高度發展的支持,使得上下游工業整合發展成一具有資本、技術密集的產業,並藉由其群聚效應,扮演起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逐步增加國內生產毛額(GDP),提高國民所得,促進經濟成長。高雄為國內石化重鎮,如細部區分,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集中於林園、臨海工業區,化學材料製造業則集中於林園、大發、大社工業區,化學製品製造業則集中於大發、臨海工業區,其高雄地區整體石化產業鏈直接就業人數合計逾20,000餘人,重要性可見一般。

  然而,在經濟發展的背後,石化工廠其原料、製程設備皆為可能產生危害之因子,包括腐蝕、氣體外洩等,進而衍生火災、爆炸、缺氧、中毒等事故。又因石化工廠多屬連續製程,操作時間長且無法隨時停俥檢修,其風險程度將較其他行業為高。如工廠發生災害,其高危害性的化學物質迅速擴散外洩,除員工及周遭居民生命財產備受威脅,亦可能因為製程安全事故影響環境生態。因此,如何作好石化工廠的危害辨識、風險評估以及落實製程安全管理制度,儼然成為石化業者最重要的安全議題。本文後續將藉由國際上主要國家石化產業之風險管制作法、近年石化工廠災例探討,進而討論石化工廠之危害因素以及災害預防策略,以期石化業者共同提升製程安全管理,降低事故發生機率。

貳、國際石化產業風險管理制度

  針對國際上主要國家於石化工業的風險管理作法,多將管理與監督之權責進行區分,如美國由職業安全衛生署、環保署管理,化學安全及危害調查委員會負責事故調查,並綜合美國化學工程師協會、化學製程安全中心,對於事故徹底研究以建議業者、廠商相關改善措施。日本、英國則對石化工業之災害防止定有專法,即石化工業區災害防止法、大型意外事故危害控制法,使政府在管理工廠有所依循;以日本為例,日本在未發生事故自由管理,發生事故則從重處罰。主要國家石化產業工業化風險之管理作法如下表所示。

參、近年國內外石化工廠災例探討

  石化產業具有高度產業關連性的民生基礎工業,然而因其高風險性,不論在國內、外之災害事故常有耳聞。當化工廠發生爆炸與火災事件,常因災情過大導致無法安全搶救災害並快速撲滅火勢,苯文彙整數起近年國內、外石化工廠火災爆炸災例,包含災損情形與發生原因供參考。

肆、石化工廠災害危害因素分析

  石化工廠因有生產性質、設備及操作條件的本質差異,導致其潛在危害性亦不逕相同,如有外洩之情事發生,將影響並污染其周遭生態鏈。石化製程上大多以管線或槽車輸送大量的易燃易爆性、腐蝕性及有毒物質,其危險特性也使災害類型顯得複雜且較難預期與掌握。為使安全管理順利推展,歸納多數石化工廠火災、爆炸之因素如下:

一、機器設備故障:

  部分石化工廠其設廠時間大都超過十至二十年以上,設備未定時汰舊換新、成本或生產進度之考量,勉強使用老舊器械時有所聞,此時管線、設備於操作中發生故障之機率大增,使危險物洩漏因而發生災害。

二、人為及非常態性作業疏失:

  停、開車過程,或是因為公用設備出問題以及無法避免的活線作業時,若無嚴謹以及嚴格遵守的作業程序,如有作業失誤的狀況,即可能容易產生危害。

三、腐蝕洩漏:

  石化工廠多以管線輸送具易燃性、腐蝕性等物質,長久以來可導致設備和管線包覆層下腐蝕(Corrosion Under Insulation, CUI)等問題之發生。石化管線產生腐蝕問題又與輸送物質之特性、管線材料抗蝕強度、操作溫度、壓力、環境因素及是否常有異常操作有關;除管線需使用耐蝕性材料外,PSM中的設備完整性(Mechanical Integrity, MI)如非破壞性檢測及關鍵性設備鑑別等,也扮演著防範腐蝕洩漏的重要工具。

四、設備及原料產品火災爆炸:

  石化工廠常見的危險性設備,如鍋爐,容易因製程操作過程所引起的物理化學變化,致使內管或安全閥等堵塞,進而因生產加壓過程因壓力過大引起爆炸,故必需定期進行危險性設備的定期內外部檢查或檢測。石化工廠的原料產品又有燃點低之特性,於外洩後亦有可能因接觸熱源導致火災,造成災害事故。

伍、災害預防策略

  大多數的石化工廠災害事故,多是由洩漏導致火災爆炸為主,除造成龐大財物損失,亦同時威脅了工廠操作人員及周遭居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安全管理中應落實以下目標:

一、落實安全管理與建立安全文化

  工廠在建立初期即應將安全理念納入設計規範,並考量生產操作之特性,進行完整的製程安全評估,配合員工教育訓練以落實安全文化之建立,執行細節如下:

(一)廠區使用規劃:

  國內石化工廠多集中於工業區,可依工廠特性,妥善規劃其製程區、儲槽(存)區、行政區、電器室以及公用設施區域等,進而考量管線配置、修護空間、救災以及避難動線等;假使災害發生,可盡量避免其區域間互相影響的可能。

(二)完善的製程設計:

  工廠管線因需與化學物質接觸,並於操作時壓力、溫度不斷的變化,因此管線材質、環境安全係數、自動監控糸統及緊急洩壓等安全設計,消防控制設備、警報裝置、自動偵測警示裝置、連鎖安全系統等均應納入規劃範圍。

(三)設備完整性及自動檢查機制

  完善的設計尚需優良的施工品質,由於設備安全特性不同,其必要之氣密試驗、水壓試驗及非破壞性檢測等,需妥善為之。對於設備應加以判斷關鍵性設備,記錄並預判其更換時間,或視危害程度增加檢查頻率,明確制定檢查規範與期程。

(四)人員安全教育訓練及緊急應變能力提升

  安全教育訓練的落實需靠公司管理高層嚴格要求,新進員工應經過新人職前訓練,待受訓合格後方予任用。故此,應訂定完整的人員安全訓練計畫、複訓計畫、緊急應變計畫,並安排實際演練期程,提升應變處理量能。石化工廠亦可尋求工業局或工業區管理機構之資源,提升自主安全管理之能力。

二、建置消防設備與阻火設施

  在安全教育及管理,以及改善基本設計後,已盡可能將造成火災與爆炸的因素逐一去除。但若不幸仍發生火災事故,災害的控制及損失的減低則須仰賴工廠的消防能力。工廠應建置主動式之消防設備,如消防水線、滅火器之佈設、儲槽水環、惰性氣體及警報系統等,以進行火災初期的滅火動作,並搭配如防火披覆(Fireproofing)等阻火設施,強化工廠安全,避免工廠易燃易爆物質瞬間大量燃燒,致使具大破壞後管線內物質外洩進而擴大災情。

三、建立完整區域聯防體制

  國內工業區內之廠家類型多屬綜合型,其營運性質差異甚大,故需藉由區域聯防使同類型廠家可互相支援,預防事故發生或擴大,並協助救災單位應變。意即當區域內同類型的任一家工廠發生事故時,因其所需之各種緊急應變器材、設備及人力皆屬相同類型,故其它工廠可在第一時間前往支援,並提供即時的救災協助,以下為聯防體系應具備之機制:

(一)預防整備:

  預防機制需由各工廠自主進行危害辨識即風險評估、應變資源及緊急醫療資源統整等工作,平時即能確保災害發生的資源調度分配,掌握正確災害應變資訊。

(二)事故通報:

  除依法規向環保局、勞檢處、消防隊等單位進行通報外,亦應建立區域聯防組織內工廠之應變通報機制,以標準作業程序之方式,使各區域內聯防成員可依循辦理。

(三)訓練演練:

  可由區域聯防內會員定期輪流舉辦通識級、技術級或專家級等安全衛生專業技術課程、沙盤演練、有或無預警測試、以及成果觀摩評鑑等,提升教育訓導品質與成效。

(四)應變支援:

  若有事故發生時,廠與廠之間相互遵循議定事項協助災害應變,達到有效聯防功能。同時透過應變資源之交流,協助或輔助消防單位救災,避免災害擴大。

陸、結語

  國內研究(煉油石化業製程安全事故分析及探討,2014)重新審視某大型煉油石化公司近12年20件製程安全事故,以頻率分析法統計事故特性,發現事故最常在正常操作狀態時,但操作人員易鬆懈的午休、換班/下班期間發生;且油料泵送過程,於管路系統或泵浦/壓縮機損壞或未正常運轉下,導致高濃度氫氣之燃料油/循環氣等內容物洩漏,造成自燃火災之可能事故。

  因此設備因素為製程安全事故優先應重視之事故導因,包括現場人員設備操作、檢查及維修等直接執行層面,操作期間預知保養等間接管理層面,及技術設計和建構等基本源頭管控層面等,具有顯著之事故發生頻率及重要性。

  本文所列舉之近年事故案例,其大部份事故情境及原因相似且重複,顯見業界並未善用事故經驗學習到教訓,導致事故重複發生。石化業生產製程危險性高、影響面大,且國內石化業普遍有人手不足的特點,因此工廠從設置到操作之各階段的危害風險評估及為重要,藉由完善的製程設計、設備完整性、自動檢查機制以及人員安全教育訓練,乃至優良的緊急應變能力、充足的消防設備與阻火設施,搭配運作順暢的區域聯防體制,作為石化業運作的安全指標,以確保廠區可永續經營。

柒、參考文獻

  1. 煉油石化業製程安全事故分析及探討,朱蓓蓓,2014
  2. 台灣石化產業的重整與再生,中時電子報,2014
  3. 石化產業國際化與高值化專題報告,財團法人中技社,2013
  4. 應用區域聯防管理降低石化廠災害之風險,消防與防災科技雜誌,2006
  5. 石化工業升級轉型計畫—石化產業發展經濟與經濟分析期末報告,經濟部工業局,2011
  6. 新世代化學應用材料產業輔導與推廣計畫期末報告,經濟部工業局,2014
  7. 由全球石化工廠災例探討其危害分析與防災策略,城市發展,2015
  8. 宜居城市高雄和工業化風險管理,城市發展,2015
  9. 風險評估在石化業安全衛生管理之角色與功能,行政院勞研所,2009
  10. 經濟部工業局林園工業區服務中心網頁
  11. 經濟部石化產業高值化推動辦公室網頁
  12. CSB INVESTIGATION REPORT, Giant Case Study NO. 2004-08-I-NMOctober 2005
  13. 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1999. The Use of Hydrofluoric Acid in the Petroleum Refining Alkylation Process, Refining Department Background Paper, April 1999
  14. Center for Chemical Process Safety, Guidelines for Safe Process Operations and Maintenance, 1995OSHA, Control of Hazardous Energy Lockout/Tag out, OSHA, 3120, 2002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返回頂端